首页

搜索 繁体

寒门之士[科举] 第21节(1 / 2)

柳贺一点都没有小看科举的难度。

拿现代作比方,南直隶乡试三年一开,一科招手举人一百三十五名,但南直隶十四府四州,包含了现代的苏、沪、皖三省,三省士子三年考一百三十五个举人,南直隶作为两京之一,还有南监士子一同参考,论考试的竞争力,考清北和它相比都只是小意思。

就算是小小的县试,能通过也未必容易。

“县尊乃是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,对文章要求向来很高,你明年若是下场,可多看几份县试程文与府试程文。“

柳贺点头道:“弟子知晓。”

丁氏与历任县官一向相善,与学官们亦是相熟,摸中知县喜好的文章风格的话,在县试中考中并不难,唯一忧心的便是人事变动,换一个新官过来,又得重新熟悉。

柳贺现在的感受是,读书忙且累,去年的忙碌程度只相当于高二,今年却直接到高三了,紧张程度自然不能同日而语。

……

山中无岁月,柳贺在学堂中读书,也常常忘记岁月的流逝。

这一日,他告知丁显已将书单上所列书目看完,他原意是希望先生另外再给他列一份清单,可他却收获了丁显不可思议的神色:“已读完了,当真?”

要知道,丁显之后还补了几册书,柳贺实际上看的文章比清单上所列要多多了。

“确已读完。”

丁显依旧有些不信,可柳贺完全没有骗他的必要,他只能盯着柳贺看了半晌:“明日过后我再给你。”

“对了,今科乡试的程文你可看了?”

柳贺恍然才想起,乡试已经过了,这几日太热,他读书读得燥,早把这事给忘了。

“明日允你一天假,去书肆看一看,程文必是已经出了。”丁显道,“先看乡试程文,再对照自己的文章琢磨。”

眼下乡试刚过不久,程文集可谓十分畅销,柳贺幸亏和掌柜有抄过书的交情,从对方手头抠了一本出来。

可就算如此,这一本程文集定价也绝不便宜。

这一科应天乡试的主考汪镗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,二甲,真可以说是字字珠玑。

买了书,柳贺当即在书肆里看了起来,这一科乡试的解元是沈位,柳贺没听说过,料想应该也不是明史上的大人物,可他一读对方文章,却觉得文风清丽,自有一股流畅之感。

这恐怕是唐宋派的好文章。

柳贺听书肆里有士子在聊,说沈位师从唐顺之与茅坤,难怪文章如此潇洒有风范。

沈位治《书》,,这二人均治《诗》。

读之前他觉得自己的文章还不错,读了之后,他就意识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。

不过柳贺倒也不是自卑的人,他眼下文章是不如人,不过只需多加磨练,未必没有胜过对方的可能。

他将程文集揣在怀里,一边回学堂一边思考,如果是他参加考试,他该如何破题,后续又该如何写。

“柳兄,该醒了!”

还没到学堂门口,柳贺听见有人在喊自己,一看,汤运凤几人正在朝他招手,施允也在,柳贺原以为几人在买纸笔,一低头,他们竟在河边攒了场棋局,神色专注地在下棋。

“我一看便知,柳兄你此刻定在想文章。”汤运凤无语道,“真是书痴。”

“要不要来一盘棋局?”

柳贺摇了摇头:“不来。”

施允也没有下,见柳贺过来旁观,他给柳贺让出了一个位置,却没有露出笑脸。

“施兄如今对我甚是冷淡。”

施允:“……”

“施兄,嫉妒真的不好。”

柳贺刚刚还在想文章,一见施允,却立刻将“我有猫了”四个大字印在了脸上。

赢了。

县试前

汤运凤将二人对话听在耳中,差点笑出声。

施允与柳贺均是性格沉稳之人,或许是沉稳过了头,这二人私下相处时反而有旁人不知晓的一面。

年后返回族学,柳贺数次当着施允的面描述他家乌圆如何可爱,毛如何软,双目如何透亮,施允面上不说什么,柳贺想借他的文章却是难了。

还是柳贺伏低做小,施允才勉勉强强借他文章一观。

如今柳贺与施允文章常常位列前三,纵然县试后几位老生返回族学,依然未曾撼动二人地位,入学时施允与马仲茂并列,眼下却都将他与柳贺并列了。

但眼下却没有人如葛长理般质疑柳贺的才学,柳贺每日的勤勉众人都看在眼中,他原本就有天赋,又在读书之事上花了无数功夫,读书贵在勤,柳贺的排名便是他苦学不辍的回报。

若是柳贺走歪门邪道旁人自然是不服的,但论刻苦,无人能及柳贺。

柳贺坐在一旁的石凳上看几人下棋。

此时又到了大暑,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学堂当初为了防水患建得高,又是青石铺路,比外边更是热了几分,尤其在午间蝉噪之时,天热蝉更吵,弟子们便会趁先生不注意偷偷溜出来。

斋夫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这种日头,便是多说几句话都觉费劲。

柳贺对象棋没什么研究,但也能看出这两人棋艺着实一般,可两人手臭归臭,却下得极慢,磨蹭了许久还在犹豫试探。

汤运凤眼下比另一同窗于遥在场面上更占优势,因此他下得更谨慎,少了一分果决,于遥眼看自己不利就豁出去了,一连吃了汤运凤几个子,最后更是将他的帅直接替换了下去。

“啊!”汤运凤抱头叫了一声。

“汤兄连输三局了,愿赌服输,你那一方歙砚就归我了!”

“再来!我不服!”

“不来了不来了,还要回去读书呢。”

下棋也只是众弟子放松的一种方式,与钓鱼、登山等无异,放松过后收了心,几人再偷偷从学堂后门溜回去,手中还拿着买的饼与甜糕。

柳贺洗了一把脸,继续看刚刚买的程文集,他在书院中只是粗略览了一遍,并未细读,眼下正有空闲,他便一篇接一篇看了下去。

南直隶向来是文运兴盛之地,南直举子的乡试程文也要比其余诸省的士子更强一筹。

此次四书题一道出自《论语》——子曰:“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”曾子曰:“唯。”

这是孔子与曾子的对话,孔子对曾子说,我的学说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,曾子说,是的。之后其他门生询问曾子是什么基本观念,曾子回答,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。

乡试第六名李国士破题之语是圣人之传道以心,而大贤之悟道亦以心也。

之后李国士便围绕着这一句展开,文中内容有详有实,起承转合自然流畅,逻辑丝毫不乱又能言之有物。

李国士治的是《诗》一经,他有两篇文章入选了乡试程文集。

柳贺看了一遍觉得还不够,便又反反复复多看了几遍。

对于四书各句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,柳贺的想法自然也与旁人不同,应考士子千千万,他尽最大努力在一众士子中脱颖而出。

柳贺便以这一科乡试卷为题,将三场试题一道一道答出,乡试卷难度自然不低,柳贺一日未答满,第二日便继续作答。

他写题速度已比往日快了不少,只是读书越多,下笔就越谨慎,或者说,这是县试将至带来的紧张感。

……

八月之后,先生们又带着一众弟子将经史子集典章等总览了一遍,之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